Sunday, November 08, 2015

等待楓紅

圖書館二樓的窗景。這是2015年的夏末秋初,在復旦,等待秋涼的心情很是折騰,眼看葉子還沒來得及變紅就要枯黃凋萎,我十分地想念在柏林凜冽的日子,非常想念。我想再搭一次309去 Wilmersdorfer  Strasse買菜逛街,再搭一次 M45去 Spandau或是動物園,再搭一次219穿過整個柏林南部和 FU 前的落葉林道。
那時候的我們,什麼都沒有,卻好富有啊!
而最近,我卻把日子過得匆忙,又把自己填塞在一個狹小空間裡,幾近窒息。但我沒有選擇,只能前進。

學生似乎感受到老師的壞脾氣,劃開一條楚河漢界,不知道不想跨越的是學生還是老師自己。學生總是不怎麼熱心學習,或許是太難,或許是我教的物理不夠有趣,總之是讓人著急。這兩週被隔壁的老師觀課,無形的壓力,也讓人放不心。他預計錄影幾節我就掛心幾節,日子變得難熬。雖是如此,卻隱約的感覺到,這會是個轉變的契機。或許本來就該把每堂課都當成是教甄的現場吧! 現實是殘酷的,若不勇敢面對,怎能把自己帶到更好的地方?

在這之中有許多值得反省和深思的: 
要怎麼每堂課都有生動有趣的演示實驗來開場?要怎麼拋出問題,刺激當節的思考? 要怎麼走下講堂與學生互動? 要怎麼在黑板上有夠大清晰的版書及有條理的講解?

這是關於現場教學的層面,不管有沒有做到,學生的反應就是直接的回饋,成績也是,那是一個很矛盾的指標,雖然知道成績好不好跟學生唸不唸書有很大的關係,但成績排名出來時,教師的教學成效立馬就被檢視,在與論的壓力下多少就會在意。如果沒有把自己從這個輪迴和迷思釋放出來,似乎就沒辦法看到真正應該要努力改進的方向。

回到圖書館,這裡總是我的起點,去反思,去浸淫學識。在這裡可以遠離辦公室的喧囂,靠近保持沉默的文字,再好不過! 雖然大多時間,無暇悠閒的看閒書,但或多或少也實現了潛意識裡的渴望。只是在鑽研難題的時候,難免心急,在自己的極限外囫圇吞棗顯然不是個好主意,進度總是這麼緩慢,就算時間再多也會有窮盡的時候,很難有說真的準備好的時候,這時也只能告訴自己: "我要變強!" 或許這一切盡力後,該到哪裡就該接受吧!

窩在這個環境,是否就是生活的全部?還是在其他地方會有更多等待我的可能呢?思考至此,已經不再是擔憂溫飽的問題,而是生命是否侷促了!

剛剛在書中讀到一段話: "若你學會放鬆與等待,你的心就會為你解答大部分的問題。"(William S. Burroughs) 或許我太投入與目標的追求與庸庸碌碌了,忘記凝視自己內心的需求,以及真正該重視的東西。就像等待楓紅或是繁華落盡,也會同時包含期待與失望,在那股心情之外,只是讓時間在身旁兀自穿梭,不是也很美麗?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