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, August 08, 2025

「中年的選擇」,如果你願意

又好一陣子沒有更新了。

通常這代表一個持續的混亂狀態。是更迭間的變化,也是在尋求生命的破口。

今天看完Chip Conley的「Learning To Love Midlife 中年的選擇」,覺得應該是時候透過書寫來沉澱這池濁水了。說是看完,其實最後是把書翻完。這些半教條式的心靈成長書籍,相較於小說或是散文,總是缺少了那麼一點活著的氛圍,太入世而不堪直視。耐著心去逐字句閱讀,像是在浮動的虛空抓住生活,荒謬又無力。

可能是我個人對故事情節的偏好吧! 脫離情境脈絡,活者也是恍惚。

但還是擷取幾個書中提到較有感覺的:
✔  剩下的壽命比我以為的更長
✔  我不需要管那麼多
✔  跟身體建立新的關係
✔  明白我的故事對自己的意義
✔  找到自己的靈魂

人生若是一場馬拉松,中年可能也還未進入21k,是否可以用一個長遠的視野來規劃接下來生活? 而生活本身,又得端看健康、內在心理和諧、與人際關係,這些都需要仔細考量的。

目前我,可能下意識還在追逐KPI,貪圖口慾享樂而肥膩臃腫,管小孩管學生久了變得很市儈而俗不可奈,真正靜下心來往內看,卻是空虛至極。

新學期我將增加一個「學生」的身分,時間分配上會更加緊湊。但是我想好好的對待自己,好好的吃飯和運動,好好讀書好好對待身邊的人,把重心回歸到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。

這週帶學生去中山大學參訪,原本是想趁著小分班帶著同學去班遊,反正時間也是空著,出去旅行應該沒差吧? 沒想到一個人要聯絡主辦方、司機,並留意同學的狀況,著實讓我身心俱疲。尤其後來被告知經費申請有問題,更是覺得我是在拿石頭砸自己的腳...。Anyway,至少同學都平安回來了,雖然整個參訪的細節還是差強人意,但是希望他們有留下美好回憶。

而我自己,在下著雨的黯夜,走在鹽埕區的街頭,回想著自己高中的時代,在雄女和中山上課的時光,那時候應該也是迷惘的。只是現在和過去的最大差別是,現代的年輕人有手機,困惑的時候,玩玩手機遊戲看看短影音,日子就過去了,卻是缺少很多向外碰撞跌倒的機會。所以這也是我看自己的學生,特別著急的原因吧! 但這個系統性的問題,應該也不是我一個人可以解決的。我可以做的事,只能鼓勵著、並提供可以觸發成長的舞台,然後就讓時間來證實一切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