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May 07, 2025

身在哪裡、心在哪裡

我喜歡夜晚的靜謐,那像是一層沉厚又輕薄的毯子,裹住一天的激動、疲憊,甚至是苦惱的情緒,緩緩接住你,然後沉澱下來。

上週四,小寶補習的日子,也是我享受獨處的時刻。偶然選擇市政府附近的江夏麵店嚐鮮,它的榨菜肉絲乾麵有嚼勁,榨菜又是香脆。這樣的冒險讓我挺為滿意,不知能否在這幾年接送孩子補習的時間裡,嘗遍附近街巷小食?

依往日習慣,晚餐後,漫步到圖書館,想打發剩下的時光。只是滿肚子的食物,一時難以消脹,翻了幾頁書冊就再也坐不住。想走到夜市,似乎太遠時間不夠,只能在附近溜達。漫步途中,意外中發現一群在夜裡運動的人群,原來這是西門國小的操場,沒有圍籬,在放學時間,儼然變成社區的運動中心。我順著人潮,在操場上走著一圈又一圈,細數接下來五月的奔忙與挑戰,我明白不該用這些外在的表現來定義自己,但總忍不住掛心。只好繼續走著,在月光下,萬家燈火即將熄滅休眠之時,讓夜風灌著滿懷。

五月剛開始,帶學生到交大參訪、幫忙陽明看試教、博士班口試。每件事,其實都對我留下一些衝擊。連續事件,得需要一些時間消化。

首先,交大參訪滿成功的。早上英語的學術演講不會太艱澀;中午與教授們的對談是一個大亮點,與談的老師就「學習、生涯、生活」給予學生中肯的建議;而下午的實作,數位光學與VR體驗,算是提早接觸高端儀器。雖然這樣的刺激放在高一略嫌太早,很怕一些人無法帶著這樣的衝動逼策自己持續往前精進,但這個參訪能成行本來就是一份機緣,我們灑下一顆種子,能不能發芽自本無法強求。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;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

再來,週日在陽明的複試,本著去還人情幫忙救火的心情上陣。或許是已經有過經驗被臨時受託評審任務,所以不算忐忑,只是回望自己過去在此掙扎的時光,頓時有些恍若隔世。台上台下,自然是兩種不同的風景。除了平日耕耘累積,很多時候找人也是個緣分。當前結果也只是當下客觀的總結而已,並非永遠。

最後是博班的口試。總算走到這一刻。從準備報考博班開始,在學校遞交申請計畫書、寫自傳研究計畫、請老師幫忙寫推薦信,每個關卡都經歷嚴謹長久的準備,但也是最從容的一次考試,畢竟這無關重大的就業問題。也是因為如此,當複試名單通過,必須聯絡教授時,我竟然有些怯步。我寫信聯絡了兩位老師,討論我的研究方向。其中一個回信給我deep research 的結果,當時一陣倦怠油然而起,很怕這只是限自己於另一個「玻璃珠遊戲」。不論如何,感謝回覆我的Eric老師,週末我還是仔細地閱讀AI產出的研究計劃。總的來說,它提到完整的問題面向,只是該如何綜整並摘錄部分要點來設計課堂研究方案,應該還需要時間爬梳。所以昨天,我欣然地去面試,當下跳動地比較快的心房,於站立於投影幕前、侃侃而談時,迅速平緩,我想經過這些年的台上生涯,身為老師的從容與口條,大概是已內化到我的血液了吧。不確定最後是否能順利過關,但五成的錄取率已經比之前考教甄的1%多很多,我已盡力,也將坦然接受往後的任何可能。

從中央口試回來,又忙著寫三個經費申請計畫,接著被告知班上這次化學的段考分數,好難不在意,但我又能怎麼辦呢?這段日子收手機,以及與同學互動的摸索,我漸漸發現:盡力而為,其餘的部分就該放下了。佛度有緣人,我只是這場實驗的一個小變因,而且並非一定關鍵,又何必期盼一定能給他們的生命帶來什麼呢?更何況還要等待時間的催化,我應該還是等的起的。

我比較需要時刻提醒自己:回到本心,安然於當下。下班之後就好好地與家人相處,與自己身心靈互動。

窗外雨聲淅瀝,悠悠時光裡,每天,都會是嶄新美好的一天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