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商店的櫥窗外,我牽著小寶的手。
13個月,日子飛逝。習慣了小寶的聲音和氣味,偶爾的撒嬌和倔強。
經過一個月的適應,爸媽完全放手,她已經可以自己在幼稚園度過大半的白天時光,約莫7小時,包括在那吃飯睡覺和遊戲。我這個後知後覺的媽,直到很晚以後才發現,扣除睡覺時間,她在幼稚園已經比我們陪她的時間還長!
不過前陣子她著涼感冒,被老師請回家休息,我們一個禮拜跑了兩趟Kinderarzt,總算喉嚨的痰音漸漸消失;再帶去Kita的時候,沒想到又被請走!原來在德國小孩生病康復後,需要醫生開的健康證明(Gesundheit Attest)才能回學校。我想,醫生和病人看到對方都很無奈吧...。不知道怎麼地,小寶每次一進看診間就開始焦躁不安,接著被醫生摸到就嚎啕大哭,我們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消除她的恐懼。
這個月來,小寶自己獨立站起來的次數越來越多,時間也漸漸拉長。或許是我們三不五時就牽著她走路的原因,她其實走得挺好,只差還沒完全放手而已。每次牽著她走路回家,原本50公尺的距離,走起來路途迢迢。對她來說,世界還無比地大;但慢慢隨著時光成長,就會跟著縮小了。
小寶蠻常跟我們"分享"她的東西。常常玩具玩一玩就會一副煞有其事地把東西交到妳手裡,順便嘰哩咕嚕講一串聽不懂的話。或是餅乾吃到一半,會遞上要妳也咬一口。我想這應該是之前三不五時就跟她說:"小寶,跟馬馬(拔拔)分享好嗎?"的緣故。通常我們這麼說的時候就會接著把嘴巴靠過去張開,一副很想吃的樣子。如果她順利把東西分享出來,就會露出萬分好吃加萬分高興的表情(事實上也滿開心的)。不過偶爾也會遇到一個狀況:小寶會把食物從口中拿出來要妳接受,此時就哭笑不得啦!
小寶分享麵包
目前小寶的食物大致上已經跟大人同步,只是把內容物剪碎而已。她開始想要搶大人手上的碗和湯匙自己吃,不過往往搞得滿地都是,乾脆就用手抓食。我跟吳小彬為了這件事爭辯了一陣子:他認為小孩沒有在用手抓東西吃的;而我覺得這是發展的必經階段,就是要讓她練習,慢慢學會。畢竟她還在學習口手眼協調,也還在認識不同事物的特性與關聯,會抓食物來研究,會想使用湯匙,都是正常的發展。這一切練習造成的慌亂(看她抹得滿臉覺得荒、食物掉到滿地都是覺得亂),只是動作還沒成熟罷了!我總覺得,用大人的眼光來評斷小孩的行為,只會凸顯大人的傲慢與無知而已。所以我們最後的妥協是:去買了一個附有吸盤的碗,和適合這個年齡的餐具,一邊餵她、也一邊讓她自己用湯匙練習。同時盡量不要讓她用手去抓玩食物。
9月23日是Weltkindertag(世界兒童日),我們前去Potsdamer Platz共襄盛會。給兒童玩的遊戲很多,雖然都不適合小寶,但她到處張望,好奇得很!另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會贈送的紙皇冠上印著一句話:Kinder brauchen Zeit. (小孩需要時間) 非常切中我心!Unicef的網站上有詳細的闡述。其中之一的標題是:Kinder brauchen Zeit zu spielen und sich zu entichkeln(小孩需要時間遊戲和發展)。而這也是我所認為的。
所以,親愛的。慢慢來,媽媽會等妳的!
P.S. 今早送小寶去Kita時,她不是很開心,似乎不想讓老師抱,眼巴巴地盯著我們離去的方向。她昨晚有點發燒,睡不太好,精神不濟,或許需要更多父母的慰藉。我在圖書館擔心了一個早上,想東想西(當父母的症狀)。剛剛去接她時,一副有說有笑的開心樣,看來是我多操心了。有些事,小孩自我療癒的能力比想像中多更多,應該要予以相信。就像,生命總是會找到出路一樣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