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天陰,冒一場小雨到Reichstag(國會大廈)去。迴旋的坡梯一步步帶人看遍戰前戰後的柏林市中心;其中建築,有舊有新,間隔的距離是禮貌也是柏林人珍惜的回憶與反省。圓頂中心柱由多塊玻璃拼奏而成,可以將光線導至頂下的國會議堂;不過我更喜歡看著它們偶然反映著來訪的普羅大眾、甚至是四周的老舊樓房。一路走至最頂端,底部的議會透過玻璃窗一覽無遺,桌上攤放著數疊白紙,看來正在審些案子;而審理程序就這樣攤在世人眼前,國家興衰藉由反射鏡不斷帶向殿堂裡那群攸關重大的人們。我想起了台灣年前的那張照片:我們的國會議員有的在打瞌睡、有的在看年貨廣告。
小寶在推車上睡得很熟,我很想喚醒她、告訴她我看到這幕的激動,很想抱著互相取暖、哀嘆未來可能找不到工作、沒地方住...。這樣的社會問題,到底是公民該自我檢討的範疇、還是國家該負起的責任?圓頂內相當涼爽,催促著我目光如炬,冷靜回到眼前,去思考下一代的教育問題。
迴旋梯的頂端。中空的頂部,能將雨雪導入底下的"火山口",並調節室內的蒸氣濕度。
遠眺史普雷河(Spree)與費得里希大街站(Friedrichstraße Station)
Reichstag外景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