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傍晚時遇到正要出去吃飯的辦公室同事。
我跟他們說,「剛剛從賽龍舟的大佳回來。可是到時已晚,龍舟比賽差不多結束。」
他開玩笑地說,「怎麼這麼蠢阿!」
我笑著不置可否地離開。
好難得的陰天端午。艾草、雄黄酒、龍舟、粽子、許仙與白蛇…還有什麼可以和這個時節有關?臥在家裡,讀著屈原的「離騷」,我有種嚥不下任何一口粽子的衝動。司馬遷在【史記.屈原列傳】將「離騷」的篇名釋為“離憂”。當我讀到靳尚向楚懷王造謠的那段:“王使屈平為令,重莫不知,每一令出,平伐其功,以為‘非我莫能為’也。”(史記卷八十四)差點就將午飯吐了出來,難怪屈原會嘔著一口氣,期望他的死可以帶來一點意義。
那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阿!跟“河”、呂赫若,還有最近常做的夢都串聯起來了。所以在龍舟比賽散場時分,我靜靜地漫步在河岸邊,遙想屈原的報負與苦悶。相對於讒言,他的聲聲吶喊是如此的微小;那麼之於我們這個表面和平,內部卻波濤洶湧的時代,我們該如何面對呢?
屈原不會想到,兩千多年之後這個世界會變得如此多樣;善惡真假難辨,擇善固執也不一定有人理會。龍舟賽事彷彿是嘲弄屈原的「忌」典,人們趕著一場場的廟會,來了一窩蜂,去了垃圾滿地。
而我,只是很努力地想從散場後的平靜水面,看出一些對於我們這個世代可以努力奮鬥的價值。然而雨後的基隆河一片死濁,再望,我也想跳河了!
2 comments:
小貞媛 雖然你好像吃不下粽子
但我還是想拿粽子給你耶
哈哈
我媽有託人從屏東帶上來阿
所以我還是有吃到粽子阿
不過你要給我吃北部粽我也很喜歡阿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