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March 18, 2025

「失落的焦慮世代」-- 困境與解方


班上手機成癮的狀況,一直是讓我頭痛的大問題。盡了很多努力,收穫卻是微乎其微。這本上年底剛出版的新書,早在圖書館預約許久,二月底剛拿到,週日讀完,十分震撼。

書中由分析不同年代年輕人的社會文化問題出發,指出一個關鍵性的年代,2010年,也就是智慧型手機開始大幅影響年輕人的濫觴。智慧型手機搭配網路,產生四種根本性傷害:「社交障礙」、「睡眠剝奪」、「注意力碎片」、「上癮」。後兩者,正是我在第一線教室觀察到,最讓人憂心的現象:學生拿手機玩連線遊戲,下課玩、吃飯時玩、午休時玩、上課忍不住也在玩;要專注在一件事很難,更提不起勁去參與什麼需要花時間的專題計畫了。

書中提到一個故事很有趣:Kurt Vonnegut在1961年出版的短篇烏托邦小說 <Harrison Bergeron>裡描述一個講求極度平等的世界。根據憲法,所有人的智商、外貌與體力皆必須是平等的。有位「身障將軍」負責確保大家的能力和表現一律均等。所以任何頭腦比較聰明的人都必須隨時配戴耳機,耳機每隔20秒會發出各種高分貝的噪音,打斷他們的思緒,以便他們的功能性智商降低到一般人的水平。

顯然地,我們的手機扮演著「身障將軍」的角色。我們輕易地讓手機拉低原本智商不錯的孩子的表現。對於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成的青少年,極容易被所有可以吸引他注意力的物體控制,產生強烈的感官反應。而手機裡無止盡的干擾(訊息、應用程式提醒等),使得他們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,情緒起伏激烈,甚至對思考能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
因為額葉皮質是進入青春期後,才開始塑造的腦區。執行功能所需的技能,包括自我控制、保持專注力和抵制力。放任手機影響青少年的結果,等於抑制了他這個階段應該要完成的發展任務。

而下一部分,再嚴重一點,就是成癮。過去在戒除毒品藥物時,普遍的戒斷症狀包括焦慮、易怒、失眠和情緒低落。而現在,若是因為手機使用和小孩有衝突的老師和家長應該不難發現,這些症狀很容易在青少年身上觀察得到。作者引用<多巴胺國度>這本書裡的話:「智慧型手機是現代版的皮下注射針頭,為連網世代全天候不打烊地注射多巴胺。」就像之前在火鍋店裡訝異地發現大家都在滑手機,我或許可以置身世外,但是,看完這本書之後,我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了。

所以本周開始,讓把同學交上來的手機連同手機櫃,一併放在辦公室存放,讓他們第七節下課再來取回,希望藉此來做數位排毒。雖然我懷疑有少部分的同學帶筆電來學校偷玩遊戲,但整體狀況應該有改善。人際的互動有增加,而不是只是盯著螢幕生活了。日後應該也會多安排一些戶外活動,讓他們更健康均衡的發展,以度過這個青春風暴期。

另外,今晚要開線上的親師座談會,我打算跟家長解釋接下來規劃和安排,希望能取得家長的支持。老實說,班上整體的成績真的不怎樣,他們目前為止最優秀的時光就是踏入桃高校園進入這個班了,如果再被手機干擾一下荒度著三年,那或許這個實驗班可以原地解散了。

當然,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。

我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擁有「自由意志」,找到生命中值得投入的事物,發揮所長。
祝福他們,也祝福我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