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pril 07, 2011

邊境的小鎮Pirna -- Dresden (四)

皮爾納 (Pirna) 位於德烈斯登的東南方,搭火車往邊境的方向,或是上溯易北河,皆可到達這個構築於河畔的小城鎮。細雨綿綿的清晨,我們淌著微寒的露水跳上發往Bad Schandau的S-Bahn,這一路會先經過皮爾納、巴斯泰 (Bastei) 所在的Kurort Rathen鎮、國王堡 (Königsstein) 的駐地、最後才是以溫泉聞名的Bad Schandau。這裡已經非常靠近捷克,歷史上也是多國爭擾的地域。

在皮爾納下車的人並不多,除了一群作校外教學的小學生和幾個當地人,剩下的就是空盪的月台伴著不知往何去的我們。不過幾次下來,我們已經熟稔這種老鎮小旅行的模式,找個地圖瞧瞧、或是跟隨"舊城區" (Altstadt) 的指標,多半可以踏入居民的生活中心。過多的行前準備反嫌冗雜,而往往這樣才能體會漫遊的自在隨意。


Am Markt


Der Marktplatz von Pirna (Bernardo Bellotto, 1753–1754)

沿著公園街 (Gartenstrasse) 往西,老市集 (Marktplatz) 旁的市政廳(Rathaus) 綠塔,漸漸在方正的巷弄屋瓦頂端探出頭來。周六廣場上異常冷清,偶爾遇到幾個出來買菜的老叟,但常轉瞬間就消失在不知名的窄巷裡。市政廳再過去就是瑪莉安教堂(Marienkirche),不遠山坡上的太陽堡 (Schloss Sonnenstein) 正覆罩著大片綠網整修。廣場邊的遊客中心裡,收藏著一幅當地的畫作,仔細描繪1753到1754年間的市集廣場,互相對照一番,眼前的景物並無多大變化;唯一不同的是熙攘過集的人們,已經躍下馬背、褪去那身中世紀的衣裝。市政廳牆上有面複雜的時鐘,底面彩繪著易北河這帶的風土,上頭還包含月份與星象的訊息,但我實在資材駑鈍,在鐘下看了半晌也看不個所以然。它建造於1637年、1747年有次修復、2001年做最後整修,不知道過去幾百年來至今,小鎮的人們是怎樣圍繞著這個時間過他們的生活的?


Rathaus牆上的鐘

穿過廣場直行皇宮大街(Schloßstrasse),左邊即可看見瑪莉安教堂。它開始於16世紀,是薩克森區最大的晚期哥德式建築。我們到時還早於教堂的開放時間 (11點),只能在外頭晃晃。教堂四周有許多昂首挺立的塑像,多半是宗教史上的重要人物;但不知為何,一些飛簷上也同時裝飾著面目猙獰的兇輩之屬,甚是煞人。抬頭仰望,它的多角塔頂風格獨特,而大門上的花窗雕紋也有典雅純樸之風。更特別的是,圍繞著教堂的樓房,不約而同地把背牆刷成各色粉系壁面,放眼望去,倒有點童話小鎮的強烈對比。


Stadtkirche St. Marien Pirna


Stadtkirche St. Marien Pirna


教堂大門上的花紋


教堂四周房舍


教堂塔樓

從教堂旁的路往北邊走,由Badergasse經過鐵軌下的涵洞,就是易北河畔的單車小徑 (Elberadweg)。對岸矮坡上櫛比鱗次散落著低矮的房舍,據手邊的資料記載,皮爾納與麥森 (Meissen) 之間是薩克森的葡萄酒之路 (Sächsische Weinstraße),那引人遐想的葡萄園景觀或許就藏在不遠的山坡背上。河水淙淙流著,行駛於兩岸的船舶,靜靜地停靠在岸邊等待過客,山風吹過滿室清涼。


易北河上


小鎮風光

轉往附近建於1300年的皮爾納修道院 (Pirnaer Kloster),廣大的院落裡瀰漫一股肅靜的氣息,老樹蕭瑟,地面上的草皮卻搶先開滿藍色的野花。我們繞了一下才從一道小拱門拐入修道院內圍的庭園,這裡有個供給佈道的小廣場,盡頭一端還座落一幢半黑半白的塔樓,多少透露曾經翻修過的痕跡。


修道院


庭院與塔樓

看看手錶,在皮爾納小鎮才晃悠了約莫一小時;佇足在修道院的深深院內一會,卻過了好像很長的世紀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