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ly 27, 2021

愛在何時


去年有陣子,在課餘時間漫步在虎頭山上時,湊巧在IC975的頻道上聽到三則關於電影的分享:《愛在黎明破曉時》(Before Sunrise)、《愛在日落巴黎時》(Before Sunset)、《愛在午夜希臘時》(Before Midnight),詳細內容已忘,只依稀記得主持人頗為玩味地介紹成關於愛情的電影。

剛好,這陣子MOD有收錄,也有一點閒情來觀看。

不過老實說,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看部電影的我,想必是之前是太忙,人忙、心盲,要好好坐在一個地方等待一個故事的演繹,實屬天方夜譚也興致缺缺。另外,愛情是什麼呢?對於結婚十年以上的夫妻,可能還有新的詮釋?我從沒有好好想過,反正是關於愛的電影,硬生抓住吳小彬陪我看下來。

三部電影,除了希臘(第三部)未曾到訪過。其中的維也納(第一部),我們曾經從柏林搭火車拜訪,而巴黎(第二部)也去過兩次,說陌生也不盡然。主角們在街頭穿梭的身影,多少似曾相似,只是,電影通篇地、喋喋不休地透過對話來鋪陳對愛情的看法,甚至是爭論,並非我們做過的,我們的愛比較像是默劇動作片,簡單的想法、聆聽、行動(別想歪)。

比較有趣的是電影從年輕美好的想像開始,愛像夢幻的粉紅泡泡,欲言又止的悸動,讓人不禁莞爾。當約定錯過的數年之後,主角們更加成熟,卻也陷入時間錯置的陷阱之中(如果當時怎樣、現在又會怎樣等等),所以第二部的結尾以Nina Simone的Just In Times和男主角一再地推託行程做終,他們似乎想把前面錯過的時光,一口氣來補償。所以當最後一部電影,一開始就出現更加飽經歲月風霜的男女主角,開著一部車做家庭旅遊,也就沒什麼好意外了。

然而,組成家庭看來是愛情的結果,也是爭吵的開端,他們倆在當時的承諾與現實生活的猜忌中搖擺爭吵,而其中的對話更是充滿做愛的語言,既粗俗卻也寫實,嗯,相較於前兩部片,純真而內斂,結婚後的對做愛的想法更像是做飯,要吃不吃,吃少腹餓吃多噎死,可以敷衍地吃、認真的吃、痛快地吃,真是太驚人了,已婚十年的我現在才發現這個動作的深意值得探究阿!

電影散場後,老實說,我並不想做任何公式的歸納與替換,不過愛始於緣分倒是錯不了,想我跟老彬在同棟大樓擦身而過四年多,直到在外轉一圈回到原處後才真正有意義上的相遇,這想來也是嘖嘖稱奇。而這幾年的衝撞,讓我們都更懂得沉默和退讓,也比較能體諒對方。

疫情後,我們開始在附近的田野散步,雖然戴著口罩,但能出門透氣也是很開心。如果開學後事情不多的話,應該也能像這樣在飯後頂著黃昏的微風和彩霞吧。簡單美好,就只是牽著手漫步著,一起走下去。這或許是我們對愛的註解吧!

Monday, July 26, 2021

時光旅人

 

燒熱到沸騰的暑假,好像已經過了很久很久。在快正式上工前的八月,硬是抽空一趟回屏東。趕在颱風擦身而過,屏東的風、屏東的雨,既熟悉又陌生。很多事物好像改變了,卻是無法做任何攔阻,我只是一直往前看往前走,後面揚起的煙塵很快就灰茫茫一片。生活似乎比較屬於一直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呢,像我這久久回鍋一次的旅人,真的就是旅行的神色,緬懷、好奇、消費,還有更多嗎?

孩子們翻箱倒櫃整理出陳年的柯南漫畫,有些重複、有些缺本,那是高中某個月的要事吧!

櫃子裡的收集物,久不見光日,偶然被掀開,很快又覆上了。它的主人已經失去探究的心情,那什麼時候還會有呢?

不過或許是回鄉一趟,慢慢想找回自己的初衷。

那個從離鄉就定義清楚的自己嗎?還是開始決定當老師之後?還是五月初確定游上岸之後?

隱約地覺得,前幾年的備考生活不該一竿子抹滅,但也不宜停留回顧太久了。畢竟接下來還有許多要投入的地方,衛生組、雙語教學、教師會、因才網,各個都是舒適圈外的挑戰哪!但我想還是寫下一些含著血和淚的註腳:努力不懈、堅持到底、平心生活、等待機緣、感謝每個相遇給予的成長機會。

回首離開中研院前的期許:藉由人與人之間的鏈結,創造出改變的可能。因而踏入教育界,我離想像中的美好境地還是很遠,但是畢竟是在路上了。

那個剛離鄉的那個小女孩,妳在想什麼呢?

我們接下來會往哪裡去呢?希望長大的我,值得妳的期待。

Monday, June 07, 2021

花落何方,子從何來

 



前些日子,發現花圃的角落冒出一棵不知名的小樹苗,原本以為是常見的一種雜樹,拔除的時候,葉汁會在手上留下不甚好聞的氣味。沒想到,想一股作氣連根拔起,竟未果,下意識地嗅聞手上的氣味,卻是像檸檬的芳香氣味。

庭院裡,的確種植了一棵香水檸檬。這幾年斷斷續續地結了一些果子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曾經有一年,樹上的鳳蝶幼蟲大爆發,爬滿枝幹的黑眼綠蟲,漸漸地啃食完所有的嫩葉。也剛好是碰到萬分到懼怕蠕動的生物的我,索性請爸爸幫忙除蟲了。爾後,漸漸明瞭鳳蝶幼蟲和柑橘類植物的依存關係,除蟲不再是選項,而是變成孩子們最佳的自然觀察課。春去秋來,有時蟲子出現沒多久,就莫名地消失無影無蹤,想來是被鳥兒補食了吧!

所以,合理懷疑,這棵小樹苗,很有可能是香水檸檬的果實,偶然被帶到花圃的另一邊吧?我一直這麼認為著。尤其在上班前,碾碎一些被蟲啃噬過的綠葉,殘葉就能帶上一手的檸檬芬芳,和一天的好心情呢!

後來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檸檬的介紹,才發現這棵迸發在角落的小苗並非是香水檸檬,仔細觀察,它有連續兩片排列的葉脈,特殊的造型是俗稱泰國檸檬的馬蜂橙。之前是我一廂情願從香氣就認定錯誤了。

那這馬蜂橙的種子是從何而來的呢?

就像門前的盛開九重葛,在一夜大雨後,散落一地的殘花,風一吹也就散了。哪去呢?

我只知道綠芽冒出花會再度盛開;樹苗扎根了,枝幹就會漸漸茁壯了吧!



Thursday, June 03, 2021

a beginning of new life

 

居家工作這段時間,除了按時上線上課、按時吃飯睡覺以外,其餘的時光悠閒到有點不真實。對照前幾年、前幾個月的備考生活,腦袋似乎還需一個意義上的鴻溝去跨越。所以午夜夢迴時,會想到以前相處過的孩子,還有以前某個在考場上慷慨激昂陳述理想的片段。

以前是不知道未來在哪裡,現在是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活成原本要的樣子。

所以上週知道學務主任找我的時候,赫然驚覺,該是兌現的諾言的時候了。主任說,是因為我口試時候提出來的概念讓秘書印象深刻,在他極力推薦下找上了我;因而在完全沒防備的情況,一通電話後,我即將接下新學期的衛生組長。對於這個發展,當然是有些畏懼的,畢竟過去從無行政的經驗,更何況不知道會對原本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。然而仔細回想,當時在口試現場,我是這麼說的:如果可以選擇學務處的行政任務的話,衛生組我很願意嘗試,可以讓學生在原本美麗的桃高校園更加有"美感"的意識!會講出這樣的話,當然是我一廂情願的浪漫想像,至於要怎麼做、要寫什麼計劃,我腦袋可是一片空白呢!

所以過幾天冷靜過後,原本的畏懼變成一種既緊張又興奮的情緒。生活肯定會很不一樣吧,有多少部分是自己很想嘗試,又可以放手去做的呢?在那條過去散步的後山小徑,我有因此領悟出環境教育和美感意識的深刻心得了嗎?

現在的我沒有答案,但已經踏入找尋的旅程。

另外,這週一也把雙語教學工作坊的申請文件上傳了。應該沒有正式老師這麼想不開吧!如果申請通過,將會開啟另一段忙碌的生活呢!

“為什麼要這麼做呢?”  夜闌人靜時分,這麼問自己著。

或許是想透過語言去回溯年輕曾有的夢想吧!周遊列國,四海為家,日久他鄉是故鄉。不管是否身體親行,文化上、概念上、精神上這是最容易達到的方式了!

應該有趣又很有挑戰性吧!開始了新生活,我終於可以全心全力去為理想做一些事了。感謝天。


隔離與疏離


停課第3週,一週內踏出家門的機會減少到五隻手指數得出來。為了安全,我們自我隔離也等於封閉了對外的連結。幸好有網路,滑開手機就可以到達全世界的任一角落,但是滿溢的謾罵指責與焦慮緊張,開始蠶食鯨吞原本就張緊的細弦,幸好只是網路,只要一個關機動作,可以讓自己瞬間抽離這無止盡的恐懼。

上周末看一部去年中上映的寫實片Songbird,劇情的鋪展就是壓在這個Covid的疫情開始的,只是更嚴重數倍。病毒有一半的致死率,而且可以在空氣中傳播。因此當局下令,只要有感染的人或是接觸者,就會被全副武裝的衛生單位送到Q-zone,大家都知道,那其實就是Quick-dead zone!而其他人就只能待在家裡,每日定時量測健康數據(並且及時上傳到官方系統);當然如果不幸地發燒,馬上就會被帶走。這個末日情境,只有極少數"免疫者"可以遊走大街上,幫忙送貨傳遞訊息,或是濫權充當審判者。

電影裡面的生存者的不同面向頗讓人玩味,Q-zone的概念,剛好跟最近讀到邊沁的功利主義很類似,只是如果大多數人都被抓去Q-zone的話,是否這樣集中式的管理,仍然會符合"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"?而執法者,終究是否也淪喪在私利的追逐下?世界不再有正義,而僅存疏離,很難判斷到底是無生命的病毒主導你我,或是還有其他可能?

而現世台灣,有比較好嗎?

意識形態作祟的言論從新聞台到社群媒體,明明還有許多事情需要理性處理,我們還是寧願被操縱與分裂。因而每天除了關心確診者數目與足跡,應該還有一些值得做的吧?

拉開一個距離,看看2021初夏的停課日,紛擾的外界若能有顆平靜的心,安坐當下,最是難能可貴的吧!
 




Sunday, May 30, 2021

從教學者到引導者

過去在桃高的兩年,雖在海上亦載浮沉,但硬是督促自己經歷了一些教學的改變,很幸運地沒有造成太大的反彈(?),自己也在一次次的衝撞中長大一些。首先是末代社會組基礎物理的課程,接下來是高一基礎物理的素養導向式教學,最後是目前的探究與實作。雖然不能說是一次到位的成熟教學,但是踏出舒適帶後,往往可以看到更多可以著力的有趣地方。

其中最為重要的,當屬身為教師的引導與統整能力。

小組討論活動常是素養導向課程的核心,當教師提出課程相關的核心問題之後,怎麼營造出一個安心開放的環境讓孩子投入學習?怎麼歸納學生的發言,引導討論到正確的方向?這一直是最吃課堂教師功力的地方。對很多人來說,從一個自認有條理地"說明"課程內容,就盡了最大責任的老師,要碰觸這塊教學,是非常艱困而且難堪的挑戰的!畢竟學生有沒有參與學習,有沒有經歷能力的建構,其實很容易看得出來,而我們應不再輕易漠視學生的學習與自己的教學毫無關係。(這是至少是,自己對八年來的最大責問與反省。)

這個章節的內容剛好就扣合這個部分。其中有些精神與薩提爾的引導對話重疊,也與核心問題這本書歸納的提問方法非常類似。不過可以看出書中強調的:尊重每個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對話的人文精神,以及有效率地統整團體討論的重點。當團體發現經由有系統的對話,進而形成一個共同認定的結論,那多少會更有認同感地去採取接下來的行動吧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"誰說我們不能一起做決定?"

第4章 引導式傾聽技能--尊重所有觀點的技術

1. 簡要重述:不帶判斷,而是一種確認。讓人覺得自己的想法受到尊重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⌜聽起來,你是說...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⌜不知道我這麼說,是不是了解你的意思...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⌜你的意思是不是說...⌟

2. 誘使人們充分表達:鼓勵大家釐清、發展與琢磨想法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你可多說一些嗎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⌜你說的...是什麼意思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你可以舉個例子嗎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那對你重要的是什麼?⌟

3. 鏡映:逐字重述發言者的話,能顯示引導者的中立性。若發言者說的是一句話,則逐字重複。若發言者說超過一句話,則重複關鍵字詞。

4. 收集想法:結合了鏡映與簡要重述。先簡要說明任務,請大家提出想法,先不加以判斷,清單列完後,再進行討論。若有人想法太怪異,只要鏡映後繼續進行即可。

5. 排序發言:幫想表達意見的人排列發言順序。

6. 追蹤主題:追蹤一個討論中同時進行的多項思緒。有四個步驟。第一,引導者表示要暫停一下,並歸納到目前為止的討論。第二,列舉出目前正在進行的各項討論。第三,他和大家確認正確性。第四,邀請團體繼續進行討論(另一輪的排序發言)。

7. 鼓勵:創造空間讓大家參與,又避免將焦點聚集在某一個人身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有沒有學生可以表達一下對於這個議題的觀點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小明剛剛提出他所謂的"..."。有誰可以為大家舉一個相關例子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第二桌的剛剛說的是什麼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對於剛剛的討論,還有誰想提出疑問的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我們一直在找這個問題的根源成因。還有那些其他的可能?⌟

8. 平衡:幫助團體擴大討論範圍,將其他可能尚未表達的觀點包含進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有沒有其他角度來看這個議題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其他人多認同這個觀點嗎?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有誰可以扮演黑臉,用幾分鐘講一下反方意見?⌟

9. 為安靜的人製造空間:留意安靜成員想要發言的肢體語言或臉部表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你看起來好像正要多些什麼?⌟

10. 肯定感受:引導者透過識別出感受並說出來,以提升每個人的覺察。再透過簡要重述誘使人們充分表達,幫助團體肯定與接納成員的感受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聽起來你感到很擔心/失望/挫折/開心,是嗎?⌟

11. 確認:認可團體可以擁有多樣的觀點,但同時又不偏袒任一方。第一步:簡要重述。第二步:評估發言者是否需要額外的支持。第三部:給予支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我懂你的意思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我可以了解你為什麼這麼想了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⌜我了解你的邏輯思維了⌟

12. 發揮同理心:一、說出你覺得對方目前正經歷的感覺。二、提及造成對方感受的因素。三、推測對未來的影響。四、點出對方與別人溝通這些感受時的顧慮。

13. 刻意沉默:可透過目光教街與肢體語言,把注意力放在發言者身上。也可這麼說:⌜我們安靜思考一下,想想看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,有什麼意義。⌟

14. 連結:步驟一,簡要重述。步驟二,詢問關聯性:⌜你的想法和...(我們的主題)有什麼關聯?可以為我們說明一下嗎?⌟步驟三,簡要重述,然後確認其說明。步驟四,誘使發言者充分表達其想法。或運用平衡、鼓勵尋求其他反應。

15. 傾聽共通點:步驟一、表明你要歸納團體中的差異點與共通點。步驟二、歸納差一點。步驟三、紀錄共通點。步驟四、確認正確性。

16. 抱持觀點傾聽:領導者負責釐清他自己的想法,並有效溝通這些想法。同時關心如何協助團體作最好的思考。

17. 總結:步驟一、重述最初啟動討論的問題。步驟二、指出你聽到的關鍵主題數目。步驟三、說出第一個議題,並列舉一兩個與該議題相關的重點。步驟四、針對其他議題重複一樣的順序。步驟五、以一段話銜接到下一個主題。例如:⌜我們已經思考過計劃的效益了,現在讓我們來討論你們想提議出來的具體改變。⌟

Tuesday, May 25, 2021

慢板

 


自主居家隔離第7天,今天又公布一則新消息,停班停課再延長20天,社群上一片哀鴻遍野。

好像不曾一家人在一個屋簷下,深居簡出這麼久過。這是一個契機,可以內外檢視過去習以為常的,或是尋找一個更加穩定平和的生活節奏。除了線上授課,練習靜坐、運動、閱讀、寫作,其實都是我一直很想做的。

最近重新整理網路空間上的照片和相簿,累積了好幾年的足跡,編排、歸檔,也為那份曾經的快樂和憂愁定錨,霍然抬頭,發現其實自己早已經歷了很多很多。怎能不珍惜?

小孩們一瞬間就長大了,小寶能自主學習,寶弟總愛在框架外辦事,有他們清醒的時刻,就隨時有聒噪的收音機不斷魔音傳腦;但吵著鬧著,偶有的寧靜卻是難能珍貴呢!此時彼刻,他們兩個窩在小寶的書桌前,哼著小歌,一起畫圖一起說笑。

吉光片羽,緩慢流動,留下一些幸福的痕跡。

Sunday, May 23, 2021

獲得與失去

 


我一直都知道準備考試的代價很沉重,那可能是身心靈的煎熬,但都比不上一個殘忍的事實--我因而不再對自然科學(物理)感到好奇和興趣!對於架上的這排書來講,是一道不斷再提醒你的傷口,這份心靈的麻木,怎能就這樣繼續下去?

或許有些是對科學本質的質疑吧?記得還在準備考試時,鄰座的老師熱心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,他說為了準備考試,後來把物理百科全書都仔細讀過,也為了以後不讓學生問倒做準備!

老天,我怎樣覺得這個世界如此大,怎麼樣也不可能像超級電腦一般硬塞所有知識吧?更何況很多事不是光有知識能解決的,往後的日子,我能帶領學生經歷這一塊嗎?

架上的書應是我這幾年來貧乏的心靈的快照吧!(因為很多只買回來翻幾頁就塵封了)

好些時候我也秉持著跟前輩一樣的想法:懂越多應該就愈厲害了吧!所以題目要多刷,直到取得好分數,然後讓考試揭露荒原上的枯槁。

這可跟過去學生的學習十分相像呢!

考試是學習的初衷嗎?我想說服自己否定的答案,卻沒法反駁自己提出的其他可能。人生的考驗呢?不也是一種考試?我就是在這場維持幾年的歷練中,才學到一些教學方法的皮毛,還有對生命的態度的,不是嗎?

我想趁這波疫情居家的空檔,好好閱讀這排書,希望可以像架上的Lewin教授,重燃對物理的熱情,星火可燎原,我必須找回初衷,誠懇地回答自己提出的叩問。

Friday, May 21, 2021

自家庭院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約莫八年前從德國回台,落腳在一個郊區的小社區,每戶人家門前都有個小花圃,幸運的是我們家座落在邊間,庭院大些、花圃有兩區。這些年來,種些花花草草,等著秋去東來,看著許多生命在此盛開也在此殞落。

其中有一批植物,是剛到時整理完雜草深深後種下的,幾株玉堂春是其一。在同一位置附近,也種了幾株桂花,當時多少揣著這樣的希望:回家的路,能刻劃一些隨著季節遞嬗的芬芳記憶。然而盼來盼去,只見桂花傳香時,玉堂春卻依然是那幾片深色綠葉。這其中幾年,我們在旁也種了一棵香椿,香椿剛入土時不到一指粗、約莫膝蓋般高的大小,沒想到一晃眼的時間,綠葉庇蔭,一口氣長到二樓的窗前,香椿醬來不及做,倒是直挺挺的樹幹,很讓人安心。

某天回家,驚駭地發現,香椿樹被攔腰砍斷了!四處打聽,原來是當年主委的意見,社區管理員做是劊子手。原委是他們認為那是另外一種長得有點像的刺蔥,刺蔥在傳統文化裡有不好的寓意。然後我們就這樣喪失了夏日的一片綠蔭。

就在香椿樹過去一兩年後,幾株玉堂春開始冒出嫩綠新葉,就這陣子開出幾朵泛黃的白花。每次晚歸時,循著花香,總能走到家門前。我們都說今年是特別的一年,玉堂春開始綻放,我也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。過去起伏波折攤在白晃晃的日光下,即便是驚滔駭浪,也只剩漸行漸遠的海濤聲。

這兩週因為流行肺炎,全台進入三級警戒,居家辦公的空檔,走向庭院總有許多待發掘的新鮮事。昨日意外地發現門前另一區花圃裡,含笑樹上有個小鳥巢,巢內窩著兩顆白淨的小蛋。原本以為是前些日子一直在門前徘徊的白頭翁夫婦留下的,但上網一查又不太像,白頭翁的蛋有些黑斑,這個窩內的可不是。

"牠們的爸媽會回來吧?"
"說不定可以觀察到雛鳥孕育的過程呢!"
我們欣喜地想著。
對於自然的故事,最需要耐心等待了。
晚餐交談間的玩笑話也關於小鳥巢:會不會隔離久了,我們看到的只是幻象?

今早醒來老彬澆花後,意外地發現鳥蛋連鳥巢憑空消失無蹤,地上也遍尋不著可能落下的蹤跡。可能是昨夜的一場大風、可能是鄰戶的頑皮孩童、也可能是鳥爸鳥媽協力叼走,一切都不可得知了。

唯獨枝頭仍然掛著幾片白色殘毛,昭示過去所見,或許不是一場夢?

Tuesday, May 18, 2021

虎頭山下的故事

 

渺小如我,至今仍然難以相信,這裡將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;這條走了上千次的山邊小徑,有藍鵲有山神庇佑圍繞,還可以繼續走下去。

今年應該是第五年考試了吧?掐指一算,時間流逝飛快,真是不可思議,想當初一起離開復旦的孩子們,今年也要畢業了呢!連年考試的掙扎,好像是一場很長、很黑的夢,好幾次都以為到了盡頭,最後卻墮入再復一年的深淵。

有可能是過去太過自我中心,以為努力最後一定會有收穫,殊不知機緣可以讓你錯過許多,也可以讓你湊巧就碰上了!因而,今年除了練習靜坐,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初衷,也懷著感恩的心,感謝每次相遇。就在我萬分疲憊,以為這是最後身為人師的一段時光後,竟然最後也挺過桃高的初複試,走到了故事的新的一章。

而就在放榜後的一周內,國內爆發嚴重疫情,雙北緊急停課,桃園也在邊緣徘徊,當然許多教甄考試都延期了。

額外獲得沉潛的時刻,我能做什麼?

不再是隨風起舞的年紀,閱讀、寫字、整理內外,我得提醒自己,千萬不能忘記曾經走來的荊棘路途,在心理諮商方面多留點心,課程設計也可以放手去做了!

流光掏洗後,期盼是更真誠、成熟的人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