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走在地圖上的交會點。
今早從”十三里營房”滾下西藏高原,比上當年赫文斯定被驅離西藏的步伐快了許多。我一路盯著新藏公路旁(219線)的里程碑從一千多公里直至歸零,心裡五味雜陳。除了出麻扎口岸稍微被刁難一會,此行算是愉快。對我來說,踏上新疆的土地,之前的苦難日子算是過了。但思念總在分手後,遠離這個平均高度4600公尺以上的日子的好久之後,一股斷不開的牽絆才真正開始,不過這已是後話了。
到葉城才是下午五點左右,我們與扎西共度最後的一餐,還特別點了他最愛吃的土豆燉牛肉。我們阿里行的一路順利他算委居功臣,因為還在拉薩的時候,剛好有群美國人在珠峰下燒五星旗,阿里的路哨一夜間變得奇嚴無比,風聲鶴唳。我記得扎西曾對那些解放大兵說過我們是台辦官員、援藏幹部等等,想來也是好笑。這餐之後,他又將沿原路返回拉薩,希望他「吃飽好上路」的心情實在不是一言能盡的。


葉城到莎車的巴士上。
與扎西道別後,我們便直接奔向葉城客運站。這裡往南疆、喀什的喝喲聲此起彼落,其中也有我們的目的--莎車。莎車,這個叫起來彷彿就聽到達達驢車聲的名字,是我執意在葉城到喀什間的停留。或許那時候我聽到遠方來的問候聲:「客人哪,為何您總是步伐匆匆呢?」不自覺地就在此佇足了。新疆的巴士一般來說情況算是不錯,不過壞情況我也有遇到。坐在往莎車的車上,不經意地從車窗上的小孔往外望去,漫天的黃沙掩覆著每一寸視野,我才驚覺自己已經位於那古老的廣大腹地上。多少年來,絲路的商人趕著驢車來到這裡,他們踏過的土地好似不曾隨著時間的巨輪滾動;唯一相同的黃塵,在每個旅人的臉上留下深淺不平的刻畫,隱沒在黃昏中,斯人遠去、新人尋路而來。
我們在新城區落腳,熱鬧繁榮的景象就如大城市。稍作休息,即步行至老城區。聽說莎車的老城與喀什的一樣古老,理所當然不能錯過。從一條大路拐入舊城,景觀頓時換了一幅的淳樸景象。土黃色的屋瓦、顯露在外頭的木柱、架設在屋頂上的鴿舍,老城以悠然的調子活著。我們一會跑進學校與當地的學生串門子,一會在教堂附近轉圈圈,雖然語言不通,但是臉上一個微笑通常就可以讓不同的人快樂很久。我記得路過一間老屋子時,屋前做著兩位綁著頭巾的老婦人,我不自覺地笑著分別與她們點頭,其中一位很快就回禮,她還告訴另外一位同伴應該趕快點頭之類。她們說的話我聽不懂,不過我知道她們收到我的善意。


步向老城區


剃頭店

帥氣的老爸和兒子。老爸還有點靦腆地躲掉了鏡頭。
路上有許多活潑可愛的孩子,與藏人恰恰相反的是,他們很樂意讓你拍照。我們從大街上跟著他們玩鬧到到巷子裡,不亦樂乎。Jimmy看著他們不禁發表起對藏傳佛教與伊斯蘭教的感言:如果信伊斯蘭教那麼快樂信佛教那麼地痛苦,那信佛教有什麼用,他說。然而,痛苦真的就是痛苦、快樂真的就是快樂嗎?那目前地球上的緊張地帶到底又為什麼張旗舞鼓呢?對於這樣的結論,我只能沉默。


活潑可愛的孩子
轉出小巷子,天漸漸暗了下來,而街口的攤販已擺好等著沸揚的人們。處處是噴鼻的烤羊肉味,和各色瓜果散著熟透的果香。沉默的土地才正要開始喧鬧。

老城區的夜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